骨灰植存葬,回首一年间

骨灰植存葬,回首一年间

2023年6月份,是森州首座生态环保葬「植存园区」的推介礼;同年10月份,全马首宗「骨灰植存葬」入驻孝恩园。回顾至今,已有将近一年的时间,孝恩植存园区的使用率陆续增加,在网络平台上收到的咨询也不胜枚举。感谢过去我国各大媒体在「绿色殡葬」的课题上愿意推波助澜,也给骨灰植存葬留有版位启发讨论,更让生态环保葬与社会有了多角度的对话空间。

见证「骨灰植存葬」缘起历程,媒体报导留史

2023/06

2023/10

回首一年间,一步一脚印,经过各种访问、报导、讨论和反馈后,欣慰「骨灰植存葬」的内容得以丰富,也让我们深思可以坚持与进步的方向。但繁杂的声浪中,每个人看见的焦点或许也不同步了。因此我们想透过过去在不同媒体的访问重点中,重新聚焦那些在「决策背后」鲜为人知的用心,籍由Q&A简单的记录方式,让大家重新看见这些值得关注重点。

问:关于生态环保葬,孝恩最初的计划蓝图是如何的?
答:孝恩在决定推动骨灰植存葬之前,并不是一两天的事情,我们最少花了5-6年的时间,到世界各地参考与研究,然后在看要如何本土化。原本的计划是要开创一个大约7英亩的「中央公园」,把各种不同的生态环保葬,如:花葬、树葬、撒葬、植存葬等等,汇聚到这个园区。但经过慎重思考后,除了需要对环境友善,我们也很在乎「永续」,特别是在实际操作上能否实现「永续」的可行性。之后在各种机缘巧合下,我们就从「骨灰植存葬」开始起步。

问:为何选择植存葬为起点?而不是从花葬或树葬开始?
答:我们曾经到国外参考过花葬与树葬的进行方式,基本上就在树旁或花旁挖了一个坑后,骨灰连同瓮一起土埋,土地属于一次性的用途,日后难以翻新重用,不太适合我们。另外也考量到,花与树终究会有枯萎的一天,对于园区的维护工作上,也存有一定的挑战,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去长年照护这些植物,费用会相对提升,这不太符合环保中「节俭」的精神。如果有一天,花和树都没有被照顾好,对家属而言,或许会造成二次的失望与悲伤。因此,无论在执行上或对环境的友善程度,我们认为植存葬相对理想。

问:骨灰植存葬的「环保」是如何运作的?
答:「环保」向来都有很大的讨论空间,不同国家的做法都有不同程度的环保。但我们比较关注在「如何对环境更友善一些」。1. 以节能和简约来减低碳足迹。骨灰植存葬因省去繁文缛节的流程,过程中减少很多消耗品,自然减低碳排放的足迹。2. 以接近自然的方式来善待环境,善用土壤中原有的生态,如微生物来自然分解骨灰,减少土壤的负担。3. 以生态的永续为前瞻性的思考,当骨灰全然化为春泥滋养土中生态后,土地才有循环永续的一天,避免持续开发新土地。

问:如何确保骨灰能够在土壤中自然分解成大地养分?
答:我们参考过国外如台湾法鼓山的骨灰植存葬,他们运作了10多年的经验,用的方式非常好。不过并不是一套方式适用于所有地方,因为这非常考究本土化在地园区的土壤品质与生态。所以在我们的植存园区,我们都要定期的检测土壤素质,以确保土壤的酸碱值适合放置人类骨灰,不会影响到大自然植物的生长,例如「果岭草皮」等等。另外在土壤生态的角度,人类骨灰主要的成分是「磷酸钙」,土壤中能够分解骨灰的天然微生物,是「溶磷菌」、「菌根菌」等益菌。因此为了平衡土壤生态,每逢骨灰植存下葬前,我们会在植存坑放入「溶磷菌」等的微生物,来稳固土壤分解骨灰的条件。最重要的是,我们会定期检测土壤的素质,定时追踪园区土壤生态的平衡,并适当的调整维护方式。

问:植存园区,多久才会重新循环使用?
答:我们将在孝恩园拨出10个地段作为植存园区,每一个地段大约5000-6000方呎左右,每个地段耗资大约80万,足以容纳大约2000宗骨灰植存葬。为什么是10个地段?试举例,如果第一个地段大约在3至6年的时间用满后,第二个地段才会开启使用。预计每3至6年的时间用满一个地段,当10个地段都用满后,预计已经是30至60年之后,才会重新回到第一个地段循环使用。间中相隔了数十年的时间,足以让土壤分解、休耕、与翻新重用。

问:植存园区,将会怎么维护?投入了什么资源?
答:骨灰植存葬的费用,主要除了会用在骨灰研磨的程序、植存坑的准备工作、生命礼仪的执行、其它手续杂费等等,我们也需要常年维护园区,像是覆盖的草皮,都是采用高尔夫球场等级的「果岭草皮」、还有包括定期土质检测、维护土壤生态、园区中的湖池,植物与树木等等,保持环境清幽也非常重要,活下来的人可以随时到园区的走道上或石椅上,静静地在那里追思;也可以成为生命教育很好的场域,让后人来到这里,可以倾听逝者为环境贡献的故事。

问:什么机缘下,森州罗白区州议员YB周世扬与孝恩共同推广骨灰植存葬?
答:我们早在5-6年前,就有生态环保葬的计划,罗白区州议员YB周世扬与森州社区的民间团体,也早在2022年有推动环保葬的初步概念,但碍于当时面对一些现实问题,例如要如何执行、是否有园区等等,因此未有进一步的行动。到了2023年,我们有机会和YB周世扬会面,得知森州政府与当地的民间团体有意发起推动这项计划,于是2023年6月2日,在孝恩园推介了「植存园区」;10月4日,入驻全马首宗植存葬。此外,YB周世扬因体恤森州B40群体,为他们设立资助计划。森州子民如有需要,可以到他的办公室咨询。符合条件者,孝恩园仅象征性征收 300令吉,而有关费用则由州议员协助承担。YB周世扬办公室热线:012-681 3270。

问:生态环保葬,算是一种创新的殡葬方式吗?
答:在我们的视角而言,越接近自然的的方式,其实是越接近原始。就像远古时代,人们就是用简单的布料裹着大体,然后埋入土中自然分解,回归大地。这是古早先人就有的智慧。与其说这是一种创新,我们更认为这是一种回归自然的方式,让我们在高速发展的文明中,重新反思自己的定位。

问:生态环保葬 VS 传统殡葬,如何拿捏平衡?
答:即便我们到过不同中西方国家参考殡葬文化,但回到了马来西亚本土,我们还是以本土在地化的民俗风情为主,传承文化的美好精髓。因此,我们绝对没有要「取代」任何一种殡葬方式,也抱着不批评的敬畏之心持续传承。生态环保葬,是我们在近年来看到社会的需求日益增加,因此提供多一种殡葬方式,给逝者和家属有更多元选择。如果我们被问说,选择生态环保葬之前,需要有什么条件?我们会很肯定地说,最主要与最重要的,是回归到逝者的理念,尊重他有选择的权利,让他有自主选择用什么方式去告别世界;还有包括爱他的家属们,是否同意也给予支持,以及能够接纳在未来的追思逝者方式。唯有「生死两相安」才是我们坚持的方向。

问:没有墓碑、没有花树、没有记号,生者如何追思?逝者又留下什么?
答:有些爱和连结,是可以超越有形有相的物质。能够选择骨灰植存葬的家属,大部分已经放下以物质追思的执着,与逝者的连结和精神,早已在他们心中留有一定位置。另一种方式是,道教或佛教的家属为逝者立一个神主牌,让后人可以供奉与追思。但对我们而言,无论何种形式,逝者对环境贡献的身教精神,早已在生态环境中流芳千古。当生命教育走进植存园区时,逝者的精神也流传到每个参访者的心中。

问:「永续」除了在环保上体现,孝恩是如何看待「永续」的?
答:30多年前,当孝恩园创立的那一刻,我们就已经在思考「永续」的问题了。毕竟我们在服务的,就是在帮别人照顾祖先,这是一辈子的功夫。所以第一天就要考虑到,你要怎样去持续性地经营,要怎样好好的把大家的先人照顾好,要怎样好好的去维护整个墓园。然后100年以后,孝恩园有会变成什么面貌?和社会有什么连结?除了一年一次的清明节,孝恩园还有什么功能?因此,当「永续」放到更大的格局,我们需要带给社会一些功能,我们需要应和当代社会的需求,为社会带来建设性的力量。当被社会需要,与社会「共生共存」,才有「永续」的可能。

回首一年间,一步一脚印,经过各种访问、报导、讨论和反馈后,欣慰「骨灰植存葬」的内容得以丰富,也让我们深思可以坚持与进步的方向。但繁杂的声浪中,每个人看见的焦点或许也不同步了。因此我们想透过过去在不同媒体的访问重点中,重新聚焦那些在「决策背后」鲜为人知的用心,籍由Q&A简单的记录方式,让大家重新看见这些值得关注重点。

问:关于生态环保葬,孝恩最初的计划蓝图是如何的?
答:孝恩在决定推动骨灰植存葬之前,并不是一两天的事情,我们最少花了5-6年的时间,到世界各地参考与研究,然后在看要如何本土化。原本的计划是要开创一个大约7英亩的「中央公园」,把各种不同的生态环保葬,如:花葬、树葬、撒葬、植存葬等等,汇聚到这个园区。但经过慎重思考后,除了需要对环境友善,我们也很在乎「永续」,特别是在实际操作上能否实现「永续」的可行性。之后在各种机缘巧合下,我们就从「骨灰植存葬」开始起步。

问:为何选择植存葬为起点?而不是从花葬或树葬开始?
答:我们曾经到国外参考过花葬与树葬的进行方式,基本上就在树旁或花旁挖了一个坑后,骨灰连同瓮一起土埋,土地属于一次性的用途,日后难以翻新重用,不太适合我们。另外也考量到,花与树终究会有枯萎的一天,对于园区的维护工作上,也存有一定的挑战,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去长年照护这些植物,费用会相对提升,这不太符合环保中「节俭」的精神。如果有一天,花和树都没有被照顾好,对家属而言,或许会造成二次的失望与悲伤。因此,无论在执行上或对环境的友善程度,我们认为植存葬相对理想。

问:骨灰植存葬的「环保」是如何运作的?
答:「环保」向来都有很大的讨论空间,不同国家的做法都有不同程度的环保。但我们比较关注在「如何对环境更友善一些」。1. 以节能和简约来减低碳足迹。骨灰植存葬因省去繁文缛节的流程,过程中减少很多消耗品,自然减低碳排放的足迹。2. 以接近自然的方式来善待环境,善用土壤中原有的生态,如微生物来自然分解骨灰,减少土壤的负担。3. 以生态的永续为前瞻性的思考,当骨灰全然化为春泥滋养土中生态后,土地才有循环永续的一天,避免持续开发新土地。

问:如何确保骨灰能够在土壤中自然分解成大地养分?
答:我们参考过国外如台湾法鼓山的骨灰植存葬,他们运作了10多年的经验,用的方式非常好。不过并不是一套方式适用于所有地方,因为这非常考究本土化在地园区的土壤品质与生态。所以在我们的植存园区,我们都要定期的检测土壤素质,以确保土壤的酸碱值适合放置人类骨灰,不会影响到大自然植物的生长,例如「果岭草皮」等等。另外在土壤生态的角度,人类骨灰主要的成分是「磷酸钙」,土壤中能够分解骨灰的天然微生物,是「溶磷菌」、「菌根菌」等益菌。因此为了平衡土壤生态,每逢骨灰植存下葬前,我们会在植存坑放入「溶磷菌」等的微生物,来稳固土壤分解骨灰的条件。最重要的是,我们会定期检测土壤的素质,定时追踪园区土壤生态的平衡,并适当的调整维护方式。

问:植存园区,多久才会重新循环使用?
答:我们将在孝恩园拨出10个地段作为植存园区,每一个地段大约5000-6000方呎左右,每个地段耗资大约80万,足以容纳大约2000宗骨灰植存葬。为什么是10个地段?试举例,如果第一个地段大约在3至6年的时间用满后,第二个地段才会开启使用。预计每3至6年的时间用满一个地段,当10个地段都用满后,预计已经是30至60年之后,才会重新回到第一个地段循环使用。间中相隔了数十年的时间,足以让土壤分解、休耕、与翻新重用。

问:植存园区,将会怎么维护?投入了什么资源?
答:骨灰植存葬的费用,主要除了会用在骨灰研磨的程序、植存坑的准备工作、生命礼仪的执行、其它手续杂费等等,我们也需要常年维护园区,像是覆盖的草皮,都是采用高尔夫球场等级的「果岭草皮」、还有包括定期土质检测、维护土壤生态、园区中的湖池,植物与树木等等,保持环境清幽也非常重要,活下来的人可以随时到园区的走道上或石椅上,静静地在那里追思;也可以成为生命教育很好的场域,让后人来到这里,可以倾听逝者为环境贡献的故事。

问:什么机缘下,森州罗白区州议员YB周世扬与孝恩共同推广骨灰植存葬?
答:我们早在5-6年前,就有生态环保葬的计划,罗白区州议员YB周世扬与森州社区的民间团体,也早在2022年有推动环保葬的初步概念,但碍于当时面对一些现实问题,例如要如何执行、是否有园区等等,因此未有进一步的行动。到了2023年,我们有机会和YB周世扬会面,得知森州政府与当地的民间团体有意发起推动这项计划,于是2023年6月2日,在孝恩园推介了「植存园区」;10月4日,入驻全马首宗植存葬。此外,YB周世扬因体恤森州B40群体,为他们设立资助计划。森州子民如有需要,可以到他的办公室咨询。符合条件者,孝恩园仅象征性征收 300令吉,而有关费用则由州议员协助承担。YB周世扬办公室热线:012-681 3270。

问:生态环保葬,算是一种创新的殡葬方式吗?
答:在我们的视角而言,越接近自然的的方式,其实是越接近原始。就像远古时代,人们就是用简单的布料裹着大体,然后埋入土中自然分解,回归大地。这是古早先人就有的智慧。与其说这是一种创新,我们更认为这是一种回归自然的方式,让我们在高速发展的文明中,重新反思自己的定位。

问:生态环保葬 VS 传统殡葬,如何拿捏平衡?
答:即便我们到过不同中西方国家参考殡葬文化,但回到了马来西亚本土,我们还是以本土在地化的民俗风情为主,传承文化的美好精髓。因此,我们绝对没有要「取代」任何一种殡葬方式,也抱着不批评的敬畏之心持续传承。生态环保葬,是我们在近年来看到社会的需求日益增加,因此提供多一种殡葬方式,给逝者和家属有更多元选择。如果我们被问说,选择生态环保葬之前,需要有什么条件?我们会很肯定地说,最主要与最重要的,是回归到逝者的理念,尊重他有选择的权利,让他有自主选择用什么方式去告别世界;还有包括爱他的家属们,是否同意也给予支持,以及能够接纳在未来的追思逝者方式。唯有「生死两相安」才是我们坚持的方向。

问:没有墓碑、没有花树、没有记号,生者如何追思?逝者又留下什么?
答:有些爱和连结,是可以超越有形有相的物质。能够选择骨灰植存葬的家属,大部分已经放下以物质追思的执着,与逝者的连结和精神,早已在他们心中留有一定位置。另一种方式是,道教或佛教的家属为逝者立一个神主牌,让后人可以供奉与追思。但对我们而言,无论何种形式,逝者对环境贡献的身教精神,早已在生态环境中流芳千古。当生命教育走进植存园区时,逝者的精神也流传到每个参访者的心中。

问:「永续」除了在环保上体现,孝恩是如何看待「永续」的?
答:30多年前,当孝恩园创立的那一刻,我们就已经在思考「永续」的问题了。毕竟我们在服务的,就是在帮别人照顾祖先,这是一辈子的功夫。所以第一天就要考虑到,你要怎样去持续性地经营,要怎样好好的把大家的先人照顾好,要怎样好好的去维护整个墓园。然后100年以后,孝恩园有会变成什么面貌?和社会有什么连结?除了一年一次的清明节,孝恩园还有什么功能?因此,当「永续」放到更大的格局,我们需要带给社会一些功能,我们需要应和当代社会的需求,为社会带来建设性的力量。当被社会需要,与社会「共生共存」,才有「永续」的可能。

「生态环保葬」背景小知识

根据记载,英国是被认为最早推动环保自然葬的国,在1993年位于英国卡莱尔公墓的林地墓区(The Woodland Burial),建立了世界上首个现代化的自然葬墓园。此后,环保葬的概念也陆续流传到更多国家,如美国、加拿大、北欧、日本、台湾、纽澳等国家地区。因各国民情不同,环保葬的方式也不一样,也演变出多元选择,例如依据当地法规,在限定区域内进行海葬、天葬、植存、撒葬等到空中、湖泊、森林、冰川或大自然中,也提供民众更多元的选择。即使方式不同、环保的程度也不一,但出发点都是不相伯仲:对环境更友善一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