购物车里没有产品

沉淀回眸,初心前行

沉淀回眸,初心前行

只要脚步不停,每一年都有成长的轨迹。2024年,一样创造了许多有意义的感动瞬间,也是我们一步一脚印,成长突破的里程碑。让忙碌不是庸碌,总有那么一个片刻,值得我们放慢脚步沉淀,回望过去走过的路。因此2025年,让我们重新聚焦,回顾孝恩在2024年度的十大重点事记,回眸过去成长的同时,也重温初心的炙热,在未来漫长的成长之路,依然需要铭记初心、踏实前行。

事记一:社区巡讲,二线城镇畅谈生死

孝恩在推广生命教育数十年以来,时不时会收到不少朋友的询问:「能不能到我的家乡举办生命教育的活动?」让我们不禁思考城市与二线城镇的社区,能否也有一样的生命教育资源?因此在2024年,我们在大育文化的邀约之下,彼此都有了一个勇敢的想法,就是将生命教育的资源与使命带出首都,走入不同州属的二线城镇社区,让更多有需要的人,有机会透过「从生看死、向死而生」的视角探索生命。在各造单位的认同与推动之下,这个勇敢的想法终于被落实了。《就是生死》社区巡讲,在2024年7月至10月间,分别在雪州巴生、砂拉越古晋及吉兰丹哥打巴鲁,与大约800位当地社区的民众,马拉松式地展开了一场又一场别具意义的生死对话。

事记二:生命匠人走入校园

2024年,可说是「生命教育的种子」遍地飘扬的一年。多年推广生命教育的口碑远播,加上随着社区巡讲各地展开,我们与不同地区的一些小学、中学或大学结下了缘分。生命教育推广团队每到一个社区都不松懈,会充分善用每一次到访的机会,应和当地校园的邀约,分别到了金宝拉曼大学、吉兰丹中华独中、古晋石角民力中学、古晋中华第四中学、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,由生命匠人以「我们都不曾好好赴一场生命修行」、与「家门从来不上锁」的主题,用他们自身的专业与亲身见证过众多悲欢离合的生命故事,启发学子们省思。另外,在丹中与隆中华,更特别结合了学生的加入,各别为「缘殓殡葬续」充当引言人,过程中数个月的时间,生命匠人也透过在线上与线下,深入与引言同学交流,可谓一场深入生命影响生命的激荡。

事记三:另一个国际舞台,狮城研讨会

继2023年,生命匠人受邀到「台湾同业高峰会 – 生死照护团队的现代角色」;2024年,6位生命匠人荣幸的再次获得了境外的邀约,由新加坡慈怀理事会主办的「新加坡哀伤和丧亲研讨大会」(Grief and Bereavement Conference),6位匠人,两场分享,逾两百位同业专家交流,就像孝恩辅导与咨商顾问冯以量硕士所分享历年走过的 「生死特展」:「我们都在为社区撑一把伞」,而这把伞的力量,也在串联着更多认同与相信生命教育的人,并把资源连接起来,让这把伞壮大与「照护」社区。而另一场,由代表着「缘殓殡葬续」的生命匠人分享,这不仅仅是他们与同业在专业上的交流,更是他们多年来在殡葬业用心服务所积累的同理与素养,带着致力维护「生死两相安」的崇高使命,也是这份用心做事的初心,共同完成了这一场跨国性的同业对话。

事记四:走出同温层,借鉴学习再出发

作为生命教育推广团队,不断地丰盈自身的生命视野,成为不可或缺的素养之一。2024年,我们也适当地走出孝恩范畴的同温层,向更多来自不同的文化研究与人文历史等单位,汲取不一样层面的养分与熏陶,当中包括有让人重新看见霹雳州怡保「地方创生」的在地之美;跟随古晋文史工作者蔡羽,从古晋老街的滥觞历史,认识不一样的社区人文;在婆罗洲文物馆,让我们了解到婆罗洲原住民对于殡葬与生死的独特观点;在吉兰丹,我们也跟随吉兰丹中华独中的学生一起「社区服务」,走进当地的中华小学,透过与孩子一起做手作,聆听他们述说起不同家庭的生命故事;马六甲培风校史馆,看见百年教育一路深受社区全民的扶持与护航,社区集体的永续生命力为之动人。生命的广度与深度,不止于单一一种视野,只要用心,处处都有机会教育的启发,于是生命教育推广团队借鉴学习,汲取养分后再从「心」出发。

事记五:校园策展,深化生命教育

自2018年,全马首届「生死展」DEATH FEST的成功之鉴,看见生命教育的呈现形式可以很多元,也希望策展的形式,可以成为一颗可以复制的「种子」,让更多认同生命教育的单位共同推动与成全,让生命教育的熏陶更为广泛。2023年杪,由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主导的「隆中华生命关爱展2023」之后,2024年,紧接着有巴生兴华中学的生命教育展《懿》(One Life),带领参与者从回顾生命历程,感受四道人生 (道谢、道歉、道爱、道别)等等,就像主题《懿》一样,生命仅有「壹」次,请用「心」活下来。同年3月份,金宝拉曼大学主办的《活着》生死博览(Life and Death Expo),数天的系列活动,更吸引了当地逾千民众前来参与。

事记六:感恩友族愿意了解「生死两安」

每当有媒体因为认同生命教育前来访问,我们都格外珍惜与感恩。2024年,我们也很珍惜非中文源流的媒体,不只是为了报道华人殡葬前线的神秘色彩,而是看见了生命匠人在前线服务的细腻与用心,极力维护着「生死两相安」的温暖与使命。将这份看见与相信,化成影像或文字记录,传播到非中文源流的大众社群,产生更多夸族群的对话。感谢 The Star ,在 Unusual Career Paths 的专题里,留有「殓」大体护理师的版位,让大众了解到大体护理师如何透过照护逝者的体面,去帮助家属疗愈哀伤。感谢玛拉工艺大学大众传播与媒体研究学院的友族学生,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与心思,去了解「缘殓殡葬续」五大照护层面的流程,透过主题为:Perjalanan Terakhir 的微纪录片形式,向马来文源流的观众群,展现出殡葬前线人员如何环环相扣,去维护生死两安的使命。另外还有来自玛拉工艺大学建筑系的友族学生,除了参访孝恩园明灯阁建筑的永续元素,也跨种族与宗教了解「骨灰植存葬」给社会文明带来不一样的递进。

事记七:生命教育导览,海内外团体交流

一年下来,生命教育导览学习也累积了数十团,当中除了各大中学或大专院校的学生,也包括来自海内外不同年龄层的单位团体参访,例如:台湾南华大学、Rockwill Group、台湾马偕医护专校、台湾仁德医专、台湾礼仪师协会、隆雪华堂、中国殡葬同业团体等等,让生命教育导览学习更为丰盈,让生命影响生命更为深化。

事记八:向内发光,疗愈别人也疗愈自己

生命教育向来对外开放,但却鲜少能够为内部团队,特设一个专属的生命教育内容回馈大家,让大家平日在这个生命空间为他人服务的同时,也有机会放慢脚步,好好感受生命教育的滋养与温度。无论是生命教育导览学习、生命匠人「渡人渡己」的生命故事分享、又或者新一代在前线执勤的生命匠人,愿意在执勤以外的时间花更多心思,用专业和素养来丰盈自己的生命故事,并化成一份能够感动与疗愈他人的生命教育。这些用心与努力,都是内部团队值得嘉许的光芒,也特别为生命匠人特制了印有他们3D模样的奖杯,鼓励大家将这份热枕延续,初心前行。团队向内发光,疗愈别人也疗愈自己。

事记九:骨灰植存葬,后续效应

骨灰植存葬从2023年启用至今,后续的影响与效应,除了吸引不少社会大众对这多一种葬法的热烈咨询,也让一些单位与团体看见骨灰植存葬对环境贡献的身教精神,并亲身莅临孝恩园参访与观摩执行方式,当中包括来自创价学会的团体、马口泷江同乡会、游心公益、以及一些热心人士等等前来参访。骨灰植存葬甚至也达到了抛砖引玉的效应,马口泷江义山也加入推动骨灰植存葬,成为首座拥有植存园区的民间义山,为更多地区有需要的人,提供多一种殡葬选项。期许这份抛砖引玉的效应,可以雨后春笋般遍地盛开,鼓励更多团体与单位共同加入推广,才有可能看见众志成城的改变力量。

事记十:奖项认同,方向对了踏实前行

多年来一步一脚印推动生命教育,每一份认可和肯定,都是得来不易的一份相信,也是让我们对前行的方向更有信心的持之以恒。2024年,三个奖项来自于「星洲企业楷模奖」的「卓越楷模年度人物」、Branding Association of Malaysia的「品牌传奇大奖」、以及来自Tatler Asia,延续2023的荣誉, 2024年持续蝉联「亚洲最具影响力」人物之一。莫大感激来自各方各界的认同,更不忘感谢所有孝恩人、孝恩团队、孝恩伙伴多年来的并肩努力,我们不忘初心,持续将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企业文化,传化成一种社会功能,存在利益以外的力量。沉淀回眸,持续初心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