购物车里没有产品

《亲爱的外婆》绘本分享 | 开放交流,接受独特的回应

《亲爱的外婆》绘本分享 | 开放交流,接受独特的回应

區佩欣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绘本时,需坦然地接受孩子不同的回应,包括情绪,同时耐心地陪伴孩子。家长不要随便敷衍或不理会孩子的提问,应用心倾听孩子的想法,倘若不晓得如何回答,也可以告诉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。

區佩欣进行小班制的互动交流,以有别于一般填鸭式的导读模式,带领参与者走入《亲爱的外婆》的绘本世界。

生命教育可以随着绘本成为一颗流动式的种子,飘入不同社区生根发芽。孝恩生命教育推广团队近期携手不同单位,共同呈现《亲爱的外婆》绘本分享会,由孝恩注册心理辅导师區佩欣带领,进行小班制的互动交流。有别于一般填鸭式的导读模式,區佩欣透过绘本中的图像与留白的空间,让大人与小孩发挥想象,开启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话。

其中一场在城邦阅读花园举行的绘本分享会上,區佩欣先让参与者看绘本封面。封面图象是外婆乘着热气球,那她要去哪儿呢?现场的小朋友们给出天马行空的答案,有的说:「外婆去天堂了」;有的答:「去外太空了」;还有说:「去日本了」……

區佩欣生动地演绎《亲爱的外婆》里的角色。

过后,區佩欣透过角色扮演带领参与者走入《亲爱的外婆》的绘本世界。绘本中出现了一张妈妈与小女孩打开外婆病房门的图像,區佩欣抛给参与者一道问题:「你觉得谁会先说话?她会说什么?」有小朋友答道:「是小女孩,她会先跟外婆打招呼。」也有人回答:「是妈妈。」接下来是病房完全没人的图像,区佩欣问道:「外婆去哪了呢?」有人静默不语。有个小女孩说:「外婆回家了。」

从區佩欣带领参与者阅读绘本,同时进行简单的问答中,可以发现这场跨年龄的生命交流是一种机会教育,不叫大家跟着绘本的情节走,而是从绘本的色彩、简短的文字及留白处,打开想象空间。另外,提供了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和空间,也让参与的大人从故事中找到自己与生命的连接,一起面对失去和思念。

區佩欣告诉《普门》,许多绘本有很多留白的空间是让读者去发挥想象的。「绘本有很多色彩,这就很开放式,而每个人阅读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诠释。」她曾担任过陪伴青少年的辅导老师,这份累积的经验让她感觉生命没有固定的方程式,尤其是生死问题更是没有答案。这不禁让她思考,自己是否可以通过绘本这个媒介打开一扇窗,让参与者有机会参与及表达。「对我而言,与参与者的交流、互动才是最珍贵的。」

區佩欣透过绘本中的图像与留白的空间,让大人与小孩发挥想象,开启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话。

询及几岁的孩子才适合阅读生死相关的绘本,她指出,只要会看文字的孩童基本上就会看绘本了,至于还不识字的幼童则最好是有大人陪伴他们念出绘本中的文字,让孩童们去听,去看图像。

「但我认为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阅读生死绘本。如果孩子没有接触过生离死别,家长可以让孩子阅读其他主题的绘本;如果家中有长辈生病、宠物去世等,那么家长可以考虑陪伴孩子阅读有关生死的绘本,主要是希望孩子有多一点的快乐和希望。对于不认识字的孩童,他们其实是可以分辨情绪的。家长可以通过绘本作简单的引导,比如绘本中的小女孩发生什么事情,为什么哭泣?通过多方面的询问、探讨,让孩子们多表达。」

来临的9月13日,在蕉赖EkoCherasMall和八打灵再也星椋广场(The Starling Mall)的大众书展,将有《亲爱的外婆》绘本分享会。而10月25日及12月13日,绘本分享会也将分别在双威金字塔(Sunway Pyramid)及新山谷中城广场(Mid Valley Southkey JB)举行。

欲知更多关于《亲爱的外婆》的资讯,
欢迎浏览 👉 https://bit.ly/MyBelovedGrandma 了解详情。

 

原文摘自于《普门》杂志 【 原文链接

版权声明
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,版权属《孝恩》网站所有,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,否则将视为侵权;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,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;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,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。

區佩欣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绘本时,需坦然地接受孩子不同的回应,包括情绪,同时耐心地陪伴孩子。家长不要随便敷衍或不理会孩子的提问,应用心倾听孩子的想法,倘若不晓得如何回答,也可以告诉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。

區佩欣进行小班制的互动交流,以有别于一般填鸭式的导读模式,带领参与者走入《亲爱的外婆》的绘本世界。

生命教育可以随着绘本成为一颗流动式的种子,飘入不同社区生根发芽。孝恩生命教育推广团队近期携手不同单位,共同呈现《亲爱的外婆》绘本分享会,由孝恩注册心理辅导师區佩欣带领,进行小班制的互动交流。有别于一般填鸭式的导读模式,區佩欣透过绘本中的图像与留白的空间,让大人与小孩发挥想象,开启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话。

其中一场在城邦阅读花园举行的绘本分享会上,區佩欣先让参与者看绘本封面。封面图象是外婆乘着热气球,那她要去哪儿呢?现场的小朋友们给出天马行空的答案,有的说:「外婆去天堂了」;有的答:「去外太空了」;还有说:「去日本了」……

區佩欣生动地演绎《亲爱的外婆》里的角色。

过后,區佩欣透过角色扮演带领参与者走入《亲爱的外婆》的绘本世界。绘本中出现了一张妈妈与小女孩打开外婆病房门的图像,區佩欣抛给参与者一道问题:「你觉得谁会先说话?她会说什么?」有小朋友答道:「是小女孩,她会先跟外婆打招呼。」也有人回答:「是妈妈。」接下来是病房完全没人的图像,区佩欣问道:「外婆去哪了呢?」有人静默不语。有个小女孩说:「外婆回家了。」

从區佩欣带领参与者阅读绘本,同时进行简单的问答中,可以发现这场跨年龄的生命交流是一种机会教育,不叫大家跟着绘本的情节走,而是从绘本的色彩、简短的文字及留白处,打开想象空间。另外,提供了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和空间,也让参与的大人从故事中找到自己与生命的连接,一起面对失去和思念。

區佩欣告诉《普门》,许多绘本有很多留白的空间是让读者去发挥想象的。「绘本有很多色彩,这就很开放式,而每个人阅读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诠释。」她曾担任过陪伴青少年的辅导老师,这份累积的经验让她感觉生命没有固定的方程式,尤其是生死问题更是没有答案。这不禁让她思考,自己是否可以通过绘本这个媒介打开一扇窗,让参与者有机会参与及表达。「对我而言,与参与者的交流、互动才是最珍贵的。」

區佩欣透过绘本中的图像与留白的空间,让大人与小孩发挥想象,开启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话。

询及几岁的孩子才适合阅读生死相关的绘本,她指出,只要会看文字的孩童基本上就会看绘本了,至于还不识字的幼童则最好是有大人陪伴他们念出绘本中的文字,让孩童们去听,去看图像。

「但我认为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阅读生死绘本。如果孩子没有接触过生离死别,家长可以让孩子阅读其他主题的绘本;如果家中有长辈生病、宠物去世等,那么家长可以考虑陪伴孩子阅读有关生死的绘本,主要是希望孩子有多一点的快乐和希望。对于不认识字的孩童,他们其实是可以分辨情绪的。家长可以通过绘本作简单的引导,比如绘本中的小女孩发生什么事情,为什么哭泣?通过多方面的询问、探讨,让孩子们多表达。」

来临的9月13日,在蕉赖EkoCherasMall和八打灵再也星椋广场(The Starling Mall)的大众书展,将有《亲爱的外婆》绘本分享会。而10月25日及12月13日,绘本分享会也将分别在双威金字塔(Sunway Pyramid)及新山谷中城广场(Mid Valley Southkey JB)举行。

欲知更多关于《亲爱的外婆》的资讯,欢迎浏览 👉 https://bit.ly/MyBelovedGrandma 了解详情。

分享会准备了「百家被」纸,让参与者将思念的话语写在纸上,然后折成纸船带回家。

原文摘自于《普门》杂志 【 原文链接

版权声明
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,版权属《孝恩》网站所有,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,否则将视为侵权;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,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;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,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