购物车里没有产品

生命嘉年华 从容庆祝生命

生命嘉年华 从容庆祝生命

“ 生与死无法避免,但如何活着可以是一种选择。 ”
  

开放给公众体验的「自主躺棺」活动,彰显出不同文化面对生死的包容度。

「生命教育」是孝恩集团与社会共生持续发展的使命之一。数十年来,因为需求及受邀,生命教育也走入了不同的社区、各大中小学,以及大专校园,甚至流动到不同的州属及国家,站在「生命行业本质的觉醒」角度上,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大众从容面对生死。

8月中旬,马来西亚儿童安宁疗护协会(MAPPAC)在布城国际会议中心(PICC)举办第二届马来西亚国际儿童安宁疗护研讨会,而「生命嘉年华」(Life Celebration Festival)是这个研讨会的重点活动之一。孝恩集团作为其中一个主要扶持单位,也在「生命嘉年华」中,透过4个不同层面的分享活动,与参与的民众在这份反思生命的契礼一起共襄盛举。

5位代表「缘殓殡葬续」的生命匠人,为观众分享《渡人是一种能力,渡己是一场修行》。

其中的《亲爱的外婆》绘本分享,是让参与者透过绘本,温柔开启亲子间生命对话的起点;练习告别:躺棺体验工作坊,是让参与者透过躺棺体验,练习与自己和世界好好告别;还有5位代表「缘殓殡葬续」的生命匠人,在活动的最后一天,带来的《渡人是一种能力,渡己是一场修行》分享会;最后一场,则由孝恩辅导与咨商资深顾问兼临终关怀推动者冯以量硕士主讲《最好的告别:让彼此只有爱没有遗憾》,为「生命嘉年华」画上句号。

冯以量硕士透过他陪伴临终者的真实故事,引领观众思考什么才是真正「有爱而无憾」的告别?

值得一提的是,出席活动的对象,除了来自医疗、安宁疗护领域的专业人士,同时也有来自海内外跨种族的社会大众。在一连3天的生命嘉年华中,开放给公众体验「自主躺棺」的活动,更能彰显出不同文化面对生死的包容度。多元文化的交流,让彼此间的生死对话多了一份相互尊重与包容。孝恩注册与执证心理辅导师郭思彬是自主躺棺体验的负责人之一。他告诉《普门》,这个环节的每个步骤都经过用心编排。「参与者走进这个空间的入口处时,会先看到一个说明,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活动。接着的第一个步骤是让参与者想象,如果今天是他的最后一天,他有什么话是想对亲人或者爱的人说?它可以是四道人生,既道歉、道爱、道谢及道别。当写完『告别信』后,参与者会去到下一个步骤,沉淀心情,做好躺棺准备。

孝恩注册与执证心理辅导师區佩欣透过《亲爱的外婆》绘本,开启亲子间生命对话的起点。

「再下一个步骤就是躺棺环节。『生命嘉年华』的负责义工会引导参与者将『告别信』投进棺木旁的信箱,作为象征性的告别,然后轻轻地躺入棺内。参与者可以自主选择盖棺或保持开棺,在为时2分钟的躺棺过程中,若参与者觉得不舒服自在,也可以敲一敲棺木让义工们开棺盖。躺棺之后,我们会请参与者写封信把躺棺时的感受及反思用文字表达出来,献给『全新的自己』。总的来说,这个活动主要是借由躺棺,体验生命有限的前提下,重新思考生命中的优先次序。有什么东西对他而言是最重要的?善生对他的真正意义是什么?最后一个步骤,孝恩想营造一个温馨的结尾,所以我们会请每位参与者写下对下一位参与者的祝福。而参与者也会带着上一位参与者的祝福回家。」

郭思彬强调,自主躺棺不是一个噱头,它是让参与者用敬畏之心反思生命,而不是体验死亡。体验生命的有限,反思想要怎样的人生。

参与自主躺棺的参与者首先需要想象,如果今天是他的最后一天,他有什么话是想对亲人或者爱的人说的?

原文摘自于《普门》杂志 【 原文链接

版权声明
本文或视频乃原创内容,版权属《孝恩》网站所有,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,否则将视为侵权;若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或视频,请注明出处来源及原作者;不遵守此声明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或视频者,本网站将保留依法追究权利。